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精选 > 知南课堂 >  知南课堂2023第四期:医疗协同的数字化战况一览
知南课堂2023第四期:医疗协同的数字化战况一览
  • 2023-07-31 09:08
  • 作者:尹聪颖
  • 来源:HC3i数字医疗网

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下,几乎每家医院都处在变革之中,从单体医院到整个区域都在开展一场剧烈的医疗资源优化协同的变革,IT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知南课堂发起人,

云南省计算机学会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路健

知南课堂发起人、云南省计算机学会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路健主持,他说,“医疗本身就是一场‘协同作战’,从诊疗、管理到服务,无不需要医疗机构很多角色协同‘作战’。医疗集团化和精准医学研究的趋势都进一步释放了协同的价值,也增加了协同的难度。从时间到空间,IT都在帮助医疗机构克服医疗资源协同带来的挑战。”

知南课堂2023学年第四期培训主题为“医疗IT协同治理方式方法”,HC3i数字医疗网总经理张秀丽共同主持会议。

HC3i数字医疗网总经理  张秀丽

由路健主任牵头主编,汇聚知南课堂40余位讲师专家知识的《医疗信息化实战指南》已经正式上架,购买链接→;

集成平台架构与互联互通应用成效分享

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王力华

我对集成平台的理解是从2011年开始的,从北大人民医院到北京友谊医院,两次集成平台和互联互通的建设历程,让我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不断加深。目前,北京友谊医院已经通过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

新时期,我院正在积极推进多院区信息化同质化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信息中心统筹下,多院区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建设和运维管理;二是信息系统由单一到综合集成、互联互通,运维管理和应用开发的难度都在加大;三是通过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打破系统间的数据壁垒,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医院的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此过程中,集成平台与数据中心架构是管理的关键因素,数据交换是一大挑战。为了克服数据交换的挑战,我们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提供保障。包括:1、集成平台:业务系统之间实时交换数据,业务系统主动推送,此过程中顺带写入CDR。2、CDC+ETL数据整合:业务系统近实时数据,通过CDC工具,传给CDR和ODS。3、API管理平台:以CDR和ODS为基础数据源,提供轻量级应用数据查询API。数据中心架构是通过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贴源数据库,为三大数据中心(CDR、ODR、RDR)提供数据支撑按医院实际业务,分为cache数据库模式和oracle模式,重点: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我院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其中服务复用是集成平台最有优势的环节,提升服务复用率能大大减少业务系统接口开发的工作量,将常规接口开发工作改为快速配置工作。另外,通过API管理平台,为产科病历、国疗叫号、智能药柜、体检等12个系统提供了患者、医嘱、检查检验结果等62项API数据查询服务,最大化支撑数据利用,减少对业务系统的影响等。

医疗资源协同需求下的信息化建设路径

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左秀然

健康中国提出要打造连续性医疗服务,站在居民个人视角以及政府的区域统筹视角,则要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医疗健康资源的部署,明确医疗资源协同的根本目标,立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开展可及的、系统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防协同一体化发展。但传统以应用为中心的条块式信息化建设方式,已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以人为中心的信息化支撑需要!在这种新趋势的驱动下,我们对“三位一体”智慧医院顶层设计有了新的理解,既要有利于实现纵向精细化发展,也要横向区域化连通,医疗服务迈出医院围墙是必然趋势。

基于上述指导原则,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云网边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支撑下,实现临床多学科协同、医教研协同、多院区协同、线上线下协同、区域医联体协同、城市公共卫生资源协同等六个协同,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进行一体化的改革,最终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型医疗服务生态圈。

以公共卫生资源协同为例,在武汉,我院尝试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四级智慧化血糖管理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当居民在家中测血糖,数据会直接上传到平台:如果属于低风险由社区医生进行干预,如果属于高风险由中心医院的医生进行干预,实现分级诊疗的落地。除了日常对公共卫生服务协同支撑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医院作为哨点监测的重点区域,需要参与到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联动机制,实现实时的应急资源调度指挥、医务人员调度等,满足城市医疗资源的调度需求,达到区域医防融合、平急结合的目的。

总结来看,新时期智慧医疗的变革趋势,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变革中伴随着业务转型、流程再造,来达到医疗资源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组织。那么,医院该如何把握新时期的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持续探索的课题。

以医生为中心的数字化患者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信息中心主任  钱步月

在当前带量采购和医保DRG/DIP改革的大形势下,医院面临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各大三甲医院的新院区也给医院的运营带来的诸多的压力和挑战。

医院的信息系统有两个地方近些年在不断的改动:一是门诊挂号缴费相关的流程,二是医保相关的数据接口。在DRG总额预算制的前提下,医院正在从“大住院”向“大门诊”转型。因为如果像以往一样过度依赖于住院收入,今后医院将难以生存,推高门诊业务量才能让医院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在医生编制没有大幅提高的前提下,通过线上分流和预问诊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是让门诊服务总量提升的一条有效出路。我们采取的做法是颠覆传统的诊疗流程,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就医闭环,重塑医生工作方式,优化患者诊疗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医生的工作方式彻底变了。对于医生来说,患者增加了、工作方式也更加灵活便捷,医生在移动端可以开立各类型的医嘱,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给患者加号,可以随时开化验单、检查单、手术申请单、住院申请单,也可以排班或者跟患者互动。过往必须到诊室才能接诊病人或开立医嘱,这个行为模式已经被彻底的改变了。

我们北京朝阳医院5月底新院区开业,导致医院的经营压力很大,医院希望通过扩展服务半径来提高服务总量。从诊前的基层患者收治和转诊,到诊中的规范化诊疗管理,再到诊后的定期持续专病管理,建立连续型医疗服务体系。例如,我们通过梳理心衰患者管理随访数据发现,在数字化的患者服务新模式下,一名医生在助理配合下可以承担超过四千名患者的日常随访管理。

站在患者的视角,我们的医疗服务正变得更加可及:诊前可以从社区远程直接进入三甲医院的诊疗流程,从社交平台看到自己相关的科普患教;诊疗过程中有全景诊疗显示,让患者可以看到当前在哪一步,接下来要做什么;诊后有医生和助理进行定期的随访、复诊咨询、周期性的检查和调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持续的照护和关怀。

基于云平台的区域医疗协同

——浙大邵院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办公室主任  林辉

据统计,占比仅0.3%的三级医院服务了中国近45%的住院病人,优质医疗资源决定了病人的流向,因此,要实现分级诊疗,就要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要夯实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分级诊疗。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帮助改进医疗资源的协同效率,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于是过去十年,各种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涌现出来,包括:互联网+医生、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单体医院+医生。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互联网上的医疗服务不闭环,就没有患者能留下。如果没有跟属地化的医疗资源连接,就一定会被唾弃。单体互联网医院没有联动性,只有把头部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医院向下延伸到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中去。

生存压力在前,我们提出了医疗4.0的概念。参考工业4.0,通过互联网把医疗要素链接起来,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协同发展。这是未来医疗生态的趋势,通过互联网链接医疗资源,把医疗和其他的协同要素(商保、社保、第三方支付等)链接在一起。以邵逸夫医院为核心,构建区域医疗云平台。该平台服务的功能分为:

四个基本功能,即:远程咨询和问诊、预约挂号、线上支付、报告查询。

八大核心功能,即:双明双向转诊、远程移动会诊、医药联动(互联网处方+药品配送)、区域检查检验协同、远程联合门诊/查房、互联网教育学院、家庭医生签约与医养护服务、主动健康管理系统。

几年来,邵逸夫医院的互联网探索得到充分肯定。我们坚信:互联网时代,医生的社会化和医院的平台化趋势不可阻挡。

建设数字化病理的机遇与挑战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信息部主任 李振叶

我们站在一个时代的门槛上:预防和个性化医疗将通过降低癌症发病率来改变医学。这种转变将由多尺度异构数据的整合推动前行,我想数字病理的建设恰恰应该就是这个推动力。

看病最难的是诊断,而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尤其是对于癌症的诊断。但中国13.6亿人口,病理执业医师仅1万多名,且80%集中在大医院。相比之下,美国3.1亿人口拥有近3万名病理医生。为了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能力,国际上数字病理广泛发展,如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新加坡总医院等都已经实现病理诊断的全面数字化。

我院病理科标本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当前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由于人力成本不断的提高,我们积极开展病理数字化建设的探索,预期能有很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将传统显微镜下诊断模式升级为院内甚至远程数字诊断,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院内数字诊断共享平台,促进医生协同工作,提高诊断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贯穿流程的数字质控,减少漏诊误诊;一键转发功能利于在全国范围获得远程专家诊断咨询支持;方便快捷的数字存储,利于资料的追溯、统计、分析;利于形成战略性病理大数据库,反哺病理AI研发和提供医生数字学习途径。

当然,数字病理建设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海量数据的存储价格高、切片扫描图像格式不兼容、医生信任问题以及法律范畴内的诊断责任界定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病理建设的机遇也在不断涌现:精准医学、两癌筛查、专病库促进数字病理建设;以租代买建私有云的方式大大降低购买和运营存储的成本;越来越多成功的全数字化病理实验室建设案例,增强了国内病理科的信心。

总体上,数字病理建设可以解决增加医生数量和控制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病理科的诊断效率和质量。因此,病理科也已经意识到全数字病理建设可以大大减少花在观察良性组织的时间。

知南生活窗

“入行11年,回首从业这些年的成长,我从成为一名医信工作者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是在摸索‘知行合一’。知识是指导行动的根本,行动是检验知识的方法。从对这份工作一无所知,在工作中点滴积累认识,到我遇到知南课堂,跟着讲师的引导去开阔视野、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上周,知南课堂的优秀学员代表玉溪市儿童医院网络信息部高级工程师胡康分享了他在知南课堂的成长历程,引发了行业同仁的共鸣。(点击阅读)

在知南课堂,越来越多的医信人在坚守岗位的同时开启学习之旅,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潘蓉蓉 TEL:(010)68476606】

标签:知南课堂  
  • 分享到: